普洱茶里最坚挺的表现-厚度
六大茶类因产地工艺的不同,具备了各自的特点。在这里,除了叶底颜色和汤色以外的,我简要总结一下除常规的六大茶类的特点: 绿茶的香高、味醇、型美,纯净且收敛性强; 白茶的滋味鲜醇,香气清芬; 黄茶的滋味鲜爽,香气清纯; 红茶的滋味醇厚丰富,甜香; 青茶的滋味甘爽甜醇,香气清雅; 黑茶的滋味醇和,香气沉稳。 其实各类茶,好到一定程度,除了味蕾的味觉不一样,感觉都是相似的。很多形容词都可以去互相用。 普洱茶并不是只讲山头的,还要讲树龄。传茶在此基础上还要讲工艺的。 传 茶 既然普洱茶讲究树龄,那么普洱茶茶汤的厚重与寡薄就是必修课,能分清不止可以在广大茶友圈里略懂一些,还能节省很多钱少花冤枉钱。 茶汤滋味的丰富、浓稠不等于且完全不等于茶汤的厚重与寡薄。也正是因为很多广大茶友把茶汤的滋味浓重与茶汤的厚薄混淆了,利益驱使的前提下让“部分商家”有了机会通过杀青和揉捻把茶叶的味道加重,从而让广大茶友“认为且以为”喝到了古树茶。 在此之前,可查阅资料、文献、甚至各大论坛里的帖子,从未见有有关普洱茶厚重的相对客观的理论。今天,传茶君跳出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来说一下普洱茶里面汤的厚重。 普洱茶 第一站 厚重是什么?有人说厚重是茶汤要浓稠而不淡薄,入口味觉要香浓而不寡淡。这简直就是等于没说~ 厚重到底是什么?普洱茶茶汤的厚重,更多表现在茶汤的冲击力和有力量的感觉。厚重更多的是受茶树树龄、生长环境的影响,同时也受工艺的影响。(似乎感觉也是白说,确实很难用语言去形容) 茶汤的厚薄程度:茶本身的进出物质加上能量所带来的力量感而使的水/汤具备了质感。同时茶汤的厚薄程度也是茶能改变水质的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。(如果传茶君有了更好的解释,会第一时间更新) 打个比方,饲料鸡汤与家养3-5年的鸡汤喝着感觉是完全不同的,后者的汤会具备了“柴”的感觉。而普洱茶茶树具备了一定年限的树龄,茶同样喝起来会有“柴”的感觉,东北话“有点哏(gěn)”的意思。 唯一唯一没有之一:茶汤的厚薄程度是目前普洱茶里唯一无法人为靠工艺改变或极端(其他)手段能改变的表现。同时也是无法随着时间去改变的表现。这就是对于相对懂普洱茶的人对 存茶的态度的总结:树根永远是树根,永远摆不成人参。 苦尽甘来回味无穷 恰似一杯浓香绿茶 沉浮俯仰岁月沧桑 品杯茶者亦品人生 普洱茶 第二站 传 茶 如何识别普洱茶茶汤的厚薄程度? 对于普洱茶的厚薄,虽然容易,但也是需要长时间对比不同树龄茶汤之间的区别的。这也是学习鉴别茶汤厚薄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。前提是需要我们找到真实、相同工艺的不同树龄的普洱茶素材,这才是最难的~ 具体方法: 1、秒出的情况下,台地茶第1泡茶汤与古树茶第8、9泡茶汤的对比,包括热比(茶汤还热)、冷比(茶汤降至冷杯)。 2、秒出的情况下,小树茶第1泡茶汤与古树茶第10-13泡茶汤对比,包括热比、冷比。 3、台地茶第一泡茶汤与古树茶第15-20泡(在保持茶汤不出水味的前提适当闷泡),包括冷比和热比。 4、请您认真的、静静的去喝茶,以上内容周而复始。 最后,茶汤厚重不等于茶就是好的,只是相对客观的能体现该茶的树龄。厚重虽好,但也要其他方面综合来评判一个茶的好坏。 - - 漫漫茶路,不丢本质,不忘初心 传茶,专于心·传以茶!